或许我们不曾想到,每天点餐饮外卖所剩下的塑料餐盒,究竟还能如何加以使用?除了被当作干垃圾丢弃之外,它们还能制成各种“再生潮品”,比如共享单车挡泥板、时尚手机壳以及环保袋、钥匙扣等等。记者连日走访调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种种现状,发现诸如“相关行业入不敷出”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难以落实”等问题,也找到一些破解之道——
塑料餐盒的“新生之旅”
橘色的美团共享单车上,人们很容易看到挡泥板上的特殊标记:“由回收餐盒制成”。这是怎么回事?原来,美团外卖在去年3月进行一项新尝试,将外卖餐盒回收后,“萃取”制成单车挡泥板,投放在一批共享单车上。第一批1000辆再生挡泥板环保单车,最先出现在人民广场街头。
塑料餐盒的“新生之旅”, 要经过颇为复杂的生产环节:工厂车间的生产线上,第一道环节是深度清洗,先初步去除餐盒上的杂质和油污,再经过破碎和消毒,得到高洁净度餐盒碎片;第二道环节是高温炉的熔融造粒,碎片脱胎换骨成为新的聚丙烯原料;第三步,这些“粒粒皆环保”的材料还要经过检验,合格的再添加改性剂,进行抗摔、抗晒和抗冻等处理;等到这些聚丙烯粒子改造完成后,还要再度熔炼注塑,才会变身成挡泥板;最后,还有一道严格检验,全新的挡泥板要历经低温、紫外线、撞击等测试,以符合共享单车的性能要求,最终才能上岗。据介绍,一套单车挡泥板大概需要70克外卖餐盒回料。
这项改造,来自于美团外卖三年前启动的环保项目“青山计划”。能够变废为宝设计生产的“再生潮品”还有很多,颇受欢迎的还有和网红奶茶喜茶合作研制的小物件。“青山计划”回收了2.5万个喜茶塑料杯,将它们制成手机壳、手提袋、行李牌等环保制品。其中,每个手机保护壳约等于0.5个回收杯,每个环保手提袋内含约0.33个回收杯。
美团还和喜茶一起在长宁来福士建起一间“灵感再生实验室”快闪店。快闪店里的再生装置区,搬来了粉碎机、清洗机、热压机、注塑机等再生装置,一个杯子从被粉碎到变成新产品的过程被完整还原,许多人在现场看呆了。
“青山计划”推出以来,联合全国110家相关企业共同推出绿色包装推荐名录,将安全产品推荐给平台餐饮商家,鼓励商家改进餐盒质量。目前的包装推荐企业中,超过30家推出46种降解塑料类餐盒,另外30多家则推出41种纸质类外包装,给商家多样化选择。该计划还公布,2025年将建设绿色包装供应链,为平台所有商家提供外卖包装可回收、可降解或可重复使用解决方案;同时,联动产业上下游在全国20个以上省市区建立常态化餐盒回收体系;促进1亿用户践行无需餐具等可持续消费行为。
尽管美团外卖有个“宏大愿望”,但如今被再生利用的塑料餐盒还只是沧海一粟。根据美团第二季度财报,其餐饮外卖的全国日均交易达到2450万笔,即便按照每个外卖只用一个塑料餐盒这样的“保守估计”,每天也有超过2000万个塑料餐盒诞生,回收再利用的空间还很广阔。
资源回收成了一项“亏本买卖”
那么问题来了:用过的塑料餐盒要变身环保产品,技术上已经跨过门槛,或许并不困难,难的是如何把这些餐盒回收起来。
如今,美团外卖也开始联手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多地的写字楼、社区、校园、景区和商家门店等,尝试餐盒回收与循环再生。3年里,建成的试点单位超过350家,覆盖试点区域塑料餐盒最高回收率达74%。
记者在试点的闵行区浦锦街道走访看到,今年8月启动的“盒聚变”餐盒回收项目打通了餐盒回收链路,如今全街道各居民住宅区、农村、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铺等等,共设置了超过120个餐盒投放点。
在别墅小区红醍半岛的垃圾分类点,居民们在午饭时间过后陆续来扔垃圾,许多人把塑料饭盒单独投进醒目的餐盒回收桶。眼见保洁员把一个个饭盒重新冲洗后送到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,居民们都很高兴,很愿意支持这项环保活动。这里的保洁主管徐怀美说,一天能收到六七公斤塑料饭盒,可以自己送去附近的中转站,也可以在“青山计划”APP下单,由中转站师傅上门收取,两种方式都能获得微利费用。